吉林大学2022年新年贺词
党委书记 姜治莹 校长 张希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广大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拼搏,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步履铿锵,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2021年,吉林大学以奋斗姿态奔跑,与奋进祖国同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力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弘扬传承黄大年精神。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全力打造“三大工程”,全面开启“十四五”规划布局,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落实中央巡视整改任务,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全校师生满怀激情,坚定昂扬地行进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
这一年,我们砥砺初心开拓进取、勇担使命谋篇布局,推动人才培养工作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赓续吉林大学红色血脉,加快构建吉大特色思政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促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思政工作有效贯通。坚持“五育”并举,成立劳动教育中心,探索高校劳动教育课“吉大模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传承弘扬“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优秀教学传统,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大力推动一流课程和教材建设,全面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改革建设,努力构建具有鲜明吉大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15项教材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51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累计62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累计9个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张汉壮教授荣获2021年度杰出教学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捷报频传。我校师生代表队在IFAC E-COSM汽车节能benchmark国际挑战赛中夺得冠军,在2021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中荣获金奖,在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全国总决赛金奖,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中喜获佳绩,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地质创新实践大赛中获特等奖,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决赛中再创佳绩,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创历史最好成绩,在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我校阳光篮球队在第23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二级联赛(北区赛)夺得冠军,乒乓球队在中国大学生第二十五届乒乓球锦标赛中勇创佳绩。行政学院本科生孟从华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筑牢学科建设发展根基。我们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成长。新增智能感知工程、古文字学2个本科专业,成功获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全国首批建设单位之一。成立东北亚学院,推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冰雪旅游场地装备和智能服务技术实验室,获批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冰雪旅游研究方向唯一部级重点实验室。生物考古实验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建设单位,在推动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标志着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年,我们自立自强临高必攀、引才育才凝聚合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持续提升、蓄势赋能。
集聚科研创新强劲动力。我们坚持“四个面向”,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增合同经费超千万项目(课题)15项、新增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重点支持)16项,均创历史新高。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我们助力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在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型号任务研制过程中贡献了吉大人的汗水和智慧。在手性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固态锂空电池研发方面、自主超高压新技术合成极硬非晶碳材料领域、凝聚态拓扑研究领域、古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均取得了重要突破性进展。“特种光电器件的超快激光微纳制备基础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固相共混热致聚合物基麻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张希院士荣获第七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孙俊奇教授荣获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刘财教授荣获第十七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刘冰冰教授荣获谢希德物理奖,青年教师兰巍在2021年“iF国际设计奖”中斩获金奖。
我们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吉大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专项6项。发表SSCI收录论文477篇,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4篇,37份研究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为历年数量最多,8部书稿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项成果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产出一批高质量成果,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的正式出版,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进展。
夯实创新人才发展基础。学校集众智、汇众力,注重实质贡献、鼓励潜心育人,积极构建以“匡亚明/唐敖庆学者”人才岗位为主体,以“培英工程计划”“励新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金种子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鼎新学者”支持计划和理论思维讲习班为重要支撑,具有吉大特色的“一主五辅”人才引育体系和发展雁阵格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这一年,我们聚合资源深化合作、续航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服务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步步出新、稳扎稳打。
彰显服务社会使命担当。全面开启校地校企深度合作新局面。与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共建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与吉林省签订新一轮共建协议,与省内9个市(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一汽集团共建红旗学院,与华为集团共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中航工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与省政协共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中心,与省卫生健康委共建吉林省公共卫生与辐射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与省高级人民法院合作成立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域外法查明与研究中心。校地校企共建取得长足进展,共同推动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合作共赢。
续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2021年是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段”的起始之年。我们在推进科技扶贫项目产业化、补三农短板和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上持续发力,形成全员参与、多学科优势合力攻关的帮扶格局。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77万,引进帮扶资金3441万,培训基层干部1716人次,培训技术人员3660人,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210人,购买通榆县农产品1730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近1.5亿元,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崔金虎教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张铁华教授团队的“为小食材插上科技大翅膀”科研项目入选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案例,吉林大学“金种子”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协会在全国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中获得铜奖。
最美逆行弘扬抗疫精神。面对年初吉林省输入性疫情的发生,各附属医院医疗队果断出击、应召而战,支援长春市疫情防控,全面支持通化市中心医院,全力奋战在省内疫情防控工作的各条战线上。在家乡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展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超的技术本领,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这一年,我们学习党史践行初心、为民破解急难愁盼,推动民生保障建设多元加速、提质增效。
增进民生保障利民为本。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民生服务。超硬实验综合楼、汽车大楼等楼宇投入使用,北苑三公寓、四公寓、智慧餐厅等相继落成,职工养老保险稳步与吉林省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机制并轨,2000余户教职工无籍住房和西区土地确权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不断优化提升校园环境,建设绿色校园。
回应师生关切惠民为要。聚焦师生关切热点,延伸服务触角,形成联动机制。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开通运行国内首个校园短号码“961946”校园服务热线综合服务平台,“标准化、智慧化、功能化”教室改造成果显著,159间“三化教室”投入使用,449间教室可实现3000余门课程直播直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回望2021年,我们用奋斗书写时代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闪耀着吉大人的智慧和自信,谱写着吉大人的坚守和拼搏。在此,向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全体吉大人,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学校发展和建设的校友们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展望2022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战略重点,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崇高使命,以人才引育为关键环节,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多领域创新,乘势而上,绘就“十四五”规划吉林大学创新发展新画卷!扬帆起航,向着“到建校100周年时,把吉林大学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阔步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致敬2021!求实创新,汇聚温暖力量!
坚信2022!励志图强,再谱新的华章!